民國74年必聖致力於研究幼教幼保相關課程,範圍有幼教主管/教師人員訓練課程/公幼教師甄試/幼稚園師資考/教師檢定/幼教專班/公幼教保員/研究所等,竭盡所能地將師資、教材做良好的統整。
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
期許雙語教育十年有成-取自國語日報
期許雙語教育十年有成
(2021/1/4)
新年有新願,教育是國家建設之基及社會發展之力,尤應積極訂定有創新意義的教育政策,經之營之打造之,推動良好務實的雙語教育,就是重要的一項。儘管各方對雙語教育的看法不一,但其內涵從英語教學的強化,到厚植國人國際化能力與競爭力,應是眾議僉同。
行政院訂二○一九年為「雙語教育」元年,目標是二○三○年打造臺灣為雙語國家。現在算起還有十年,教育部持續推動與美國教育界的夥伴關係,日前與奧克拉荷馬州簽訂中小學英語教育合作關係就是一例,但努力空間還很大。
在全球化的當下,英語是最普及的世界語言,也是我們想成功達到國際化的第一關。臺灣也重視英語教育,學生基本上從小三開始學英語,但到了高中英語聽力測驗,近年來仍有近半數不及格,語文教學重「聽懂了」的聲音學習,循序到「讀懂了」的閱讀學習,英語教學方法應研究改進。
學好英語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雙語教育的實施,是鞏固第一語言的能力,促進第二語言在聽、說、讀、寫能力的提升,也就是除了語言外,要以文化為基礎,整合內容和認知,進而對學科知識作脈絡化溝通與學習,這是我們應追求的雙語教育。
不少人稱許新加坡從一個漁港蛻化成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,但與之比較,臺灣的文化底蘊深厚,推動雙語教育的條件更佳。新年伊始,期待雙語教育十年有成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-
回顧檢討 醞釀下次行動能量 文‧圖片提供/林玫伶(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客座助理教授) (2020/11/7) 學生上街遊行,響應全球氣候行動,遊行結束後,更要持續關注政府作為。攝影/高修民 公民行動從建立問題意識、調查研究,到研商策略、展開行動,可說準備要告個段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