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

生命的重量 認識產後憂鬱症-取自國語日報

 

生命的重量 認識產後憂鬱症

文/張楷杰(神經科主治醫師) (2020/12/17)

 「阿行今年剛滿三十,準備和老婆迎接第一個小生命。他們倆從年少就離鄉背井,來到大城市打拚。婚後住在市區小套房,每天朝九晚九的上班。下班後累癱在床上各自滑手機,看著被大數據運算出來的嬰兒用品廣告占滿臉書頁面;和家鄉老朋友的聊天紀錄,早被海浪般的行銷訊息給淹沒,時間定格在結婚那天的祝福。兩個人唯一心照不宣的想法,大概只剩對未來負擔的茫然。

 孩子出生那天,阿行在候產室門外等了好久好久,醫生面色凝重的告知,因為胎位不正,產程拖太長,需要轉成剖腹生產。之後又過了一個晚上,幸好母子均安,阿行便急忙趕回上班崗位。他變得更加努力工作,以負擔老婆育嬰假期間的經濟壓力。

 然而最近他卻發現,回家時小寶寶常常哭鬧不停,而老婆只是眼神空洞的望向牆角。阿行十分憤怒,忍不住咆嘯:「我工作那麼辛苦,你怎麼連帶個小孩也帶不好!」

產後憂鬱須正視

 身為父母,都知道生養孩子多麼辛苦,必須學會新的技能,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,同時要處理孩子與另一半的情緒變化,在在都是壓力來源。尤其對於新手媽媽來說,懷孕與生產的疼痛、產後荷爾蒙如雲霄飛車般的劇變,使身心容易不堪負荷,而產生「產後憂鬱症」。

  產後憂鬱症其實並不罕見,在每五到八個產婦中,就有一個可能得到,盛行率不亞於糖尿病。尤其在社經地位較不好的人群中更容易發生。現代社會都市化的疏離感、貧富差距、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競爭心態,更容易導致更大的身心壓力,引發產後憂鬱症。

 常見的憂鬱症症狀,包括食欲不好和失眠。但由於媽媽常需要哺乳,營養消耗大,有時反而會暴飲暴食。此外,因為要配合寶寶的生理時鐘,媽媽也常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失眠,讓產後憂鬱的診斷更加困難。

 不過如果常常感到無望,或者連暫時不用顧孩子的時候都覺得無法好好放鬆,就可能真的生病了。至於像忽視寶寶,甚至有自傷的念頭,代表症狀比較嚴重,需要就醫治療。

夫妻齊力尋治療

 首先,不管是媽媽爸爸、還是其他親友,都要有包容的心態。我們很習慣用「二分法」看待事物,分辨它們的好壞:例如死亡是件悲傷的事,因此出生必定是令人開心的。這樣的二分法,可能讓許多媽媽對於自己的憂鬱、焦慮充滿了無助與罪惡感,也讓周遭的人產生刻板印象,甚至出現像故事中阿行一樣的失控行為,進而造成惡性循環。

 當發現自己或另一半可能有產後憂鬱症,接下來就趕緊求援吧!雖然現代生活大家都很忙碌,但有時旁人就算只是拿走「一根稻草」,也可能讓駱駝「再站起來」。當然,幫忙的人得先了解媽媽只是一時生病了,千萬不要給予過度的期許,甚至懷疑、譴責。另外,如果尋求網路社團的幫助,最好也是夫妻倆一起分享,更要避免觀看充滿負面想法的平臺。

 接受適當的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都可行,有時候媽媽也會因為大量哺乳親餵的建議而產生困擾。對於新生兒來說,哺乳當然具有價值,但權衡因為產後憂鬱對嬰兒造成的負面效應,就不一定非得這樣做。如果親餵會造成很大的睡眠障礙與壓力,就事先留存,再請另一半協助餵食;有困難的時候,使用專門調配給新生兒的配方奶也未嘗不可。

 至於抗憂鬱藥物在哺乳上也並非不可使用,經由醫師給予適合的藥物就不必擔心。畢竟,要先有快樂的母親,孩子才能在愉悅的環境中成長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